《大禹治水》 教学反思

芦荻西小学 李华卿

 

《大禹治水》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。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,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,也是极具典型性的,可是,作为二年级的学生,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,还是有一定难度的,这也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。综观整节课,以下是做得比较好的地方:
一、认真钻研文本,挖掘资源,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,力求在课堂中突破教学重难点。
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,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。如果从煽情,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,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,于是,我在课堂上播放了这一段视频,利用师生的交流,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——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,他舍小家顾大家,是个无私奉献的人。其次,文本中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只用了“到处奔走”这一个词语进行概括。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,我边出示大禹治水的连环画边辅以旁白,带领学生走入大禹治水的艰辛历程。
二、 关注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。
一方面,我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字义、词意,巩固前期所学的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,并且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去品读句子,理解人物精神;另一方面,我提出明确的讲话要求,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练习复述故事。从学生的回答中,可以看出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语有条理地复述故事,并对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。
三、重视拓展阅读。
我利用iclass平台的拓展阅读资源增加学生阅读量,推荐课外阅读《中国神话故事》,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国神话传说的兴趣。

反观自己的教学,我深有感触,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。例如,应该严格遵守“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”这一要求进行,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,学生能回答的,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,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。教师应该相信学生,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,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,教给学习方法,体现学生的学。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。